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短期遊學的方式來提升語言能力,而菲律賓以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了眾多學生與在職進修者的理想選擇。特別是針對想要在短時間內提升多益、雅思、托福成績,進而達到國外學校申請要求的人,菲律賓的短期遊學提供了不可忽視的多重好處。
不分平假日的高效學習安排
菲律賓的短期遊學課程靈活且密集,許多語言學校提供多元課程安排,這意味著學員可以依自身需求來選擇課程,不管是一天上課4堂、6堂、8堂~12堂等。這樣的安排能夠大大縮短學習周期,讓學員在短期內專注於提升英語能力,課餘還能和異國好友聚餐、外出跳島等,國際社交也有助英文口說的進步。
此外,這種靈活的學習模式特別適合時間有限的學生與上班族。即使只有一兩個月的空檔時間,也可以通過高強度的學習快速進步,達到所需的語言成績。菲律賓學校的專業課程設計,保證學員能在短時間內有效提升語言能力,特別是在聽力、口語、寫作等方面取得顯著進步。
專業的多益、雅思、托福訓練
菲律賓的語言學校擁有豐富的多益、雅思、托福應試課程經驗,課程內容針對這些測驗的具體要求進行量身設計。專業的師資團隊精通考試技巧,幫助學員針對各類題型進行系統訓練,無論是聽力、閱讀、寫作還是口語,都能得到全面的提升。透過專門針對考試內容的強化訓練,學員可以在短時間內掌握應試策略,從容應對各項考試挑戰。
多益課程專注於商業英語應用,特別適合需要在職場上使用英語溝通的人,而雅思和托福則著重於學術英語能力的提升,適合準備出國留學的學員。菲律賓的語言學校提供專門的模擬測驗,讓學員在實戰中累積經驗,確保考試時能發揮最佳表現。
助你達成國外學校的申請要求
無論是申請英美名校還是國內知名學府,多益、雅思、托福成績都是重要的申請條件之一。菲律賓的短期遊學課程旨在幫助學員快速達到入學成績要求,如果是需要鞭策的你,歡迎來報名。
選擇菲律賓短期遊學,不僅能夠在短期內提升語言能力,還能滿足申請國外學校的語言成績要求。菲律賓語言學校的高效課程安排,加上針對多益、雅思、托福的專業輔導,讓學員可以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實力,為國際學習旅程打下堅實基礎。
菲律賓遊學真實學長姊的心得見證
宿霧LCIC大學-REX心得
我的遊學之旅在菲律賓無疑極大地提升了我的英語能力。儘管學校教授的文法和詞彙相對基礎,但真正的學習價值在於利用當地的英語交流環境。積極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進行英語對話,尤其能夠顯著提高我的聽力和口語技能。
這裡的教師和當地學生都非常友好,對國際學生極為支持。與其他語言學校不同,這所位於菲律賓的大學讓我們有機會結交當地朋友並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尤其是透過Buddy System,這一點特別棒。
關於教師口音的擔憂,我發現大多數教師的英語發音清晰,雖然少數教師口音較重,稍感遺憾。令人驚訝的是,大部分當地學生的英語幾乎無口音,這可能與年齡有關。
在菲律賓生活了一個月後,我已經完全適應了這裡的生活方式。至於安全問題,宿霧的治安情況遠比預期中好,只要基本的安全措施到位,通常不會遇到大問題。交通便利,無論是坐三輪車還是使用Grab,出行都很方便。
總結我的遊學經歷,我會給LCIC 80分。這是一次充滿挑戰和收穫的經歷,讓我不僅提升了英語能力,還深入瞭解了當地文化。
更多學員見證心得:https://www.allpassabroad.com/news/index.php?group_id=4174&title_id=5817#prod_cbox
宿霧Philinter語言學校|June
去年辭職後,我決定給自己一段時間來透氣,同時也在尋找正式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弟弟的老師推薦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菲律賓宿霧短期遊學課程。我對此很感興趣,最終決定參加,並選擇了Philinter Academy,這是一所今年3月重新開放的學校。
幸運的是,在出發前我找到了一份正式工作,我的新老闆支援在職進修,並同意我離開四周去遊學。Philinter Academy是一所擁有超過20年教學經驗的學校,我去的時候剛好學校已經完成了重新裝修。
我非常推薦這所學校,原因如下:
1. 宿舍條件優越:宿舍經過翻新,非常新穎舒適,儘管浴室沒有幹濕分離,但設有抽風設施。宿舍提供兩次每週的清潔服務,每個人有獨立衣櫃和可以上鎖的抽屜。
2. 一流的課程和師資:我選擇的ESL課程雖然輕鬆,但對聽、說、讀、寫技能都有扎實加強。課程包括四堂一對一和四堂小組課程。
3. 學校餐飲豐富:餐廳提供多樣化的午餐和晚餐自助餐,無需擔心飲食問題。
4. 自習時間充足:晚上7-9點是斯巴達學生的自習時間,非斯巴達學生也可以使用自習室。
5. 校園生活便利:學校周圍購物方便,有多個商場和日常用品店,還有按摩店。
6. 社交和文化體驗:通過與同學出遊和參加聚餐,我拓寬了社交圈並體驗了豐富的文化活動。
經過一個月的遊學,我感覺自己的視野被大大開闊。現在我還會在工作之餘複習課堂筆記,持續提高我的英語水準。如果你也像我一樣對工作失去了動力,不妨嘗試改變環境,重新成為一名學生,可能會為你帶來全新的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https://allpassabroad.com/news/details.php?id=17278&group_id=4174
立即行動,開啟你的成功之旅
想要在短時間內達到語言測驗的成績目標,並成功申請國外學校?菲律賓的短期遊學課程就是你的最佳選擇。不分平假日的高效安排,加上專業的應試指導,將幫助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突破,邁向更高的學習目標。趕快諮詢我們,讓你的夢想更進一步!
歐帕斯聯繫方式:
電話:03-5351767
統編:90310250
信箱:info@allpassabroad.com
諮詢地址:新竹市東區自由路69號9樓之1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allpassstudytour
線上LINE諮詢:https://reurl.cc/Nl26Zn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Qn0fJ88AG3kmFJOHpWMA
IG:https://www.instagram.com/all_pass_abroad/
板橋菲律賓遊學課程推薦
菲律賓作為一個英語使用國家,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環境,使成人學生能夠透過沉浸式學習迅速提升英語能力。無論您是想要加強職場溝通技巧、準備英語考試,還是單純提升語言水平,菲律賓成人遊學都是您理想的選擇。三重菲律賓托福口試遊學
在菲律賓,所有的教學和日常溝通都是以英語進行的。這種全天候的語言浸泡環境,能迅速增進您的聽力和口語能力。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一起學習,您不僅能夠在課堂上練習英語,還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使用英語,從買咖啡到參加社交活動,每一個小動作都是練習的機會。高雄菲律賓語言學校-IELTS雅思
菲律賓的語言學校通常提供小班教學,這意味著您可以獲得更多的個人關注和指導。專業的教師團隊會根據您的學習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學習計劃,無論是基礎英語、商業英語還是專業考試準備,都能確保您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學習目標。臺北菲律賓托福課程
此外,菲律賓遊學不僅限於課堂學習。學校常常會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和實地考察,讓學生有機會深入了解菲律賓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從而在文化交流中進一步練習和使用英語。這種文化的深度體驗,能夠讓您的語言學習之旅更加豐富多彩。南投菲律賓遊學TOEFL托福專班
投資於自己的英語學習,選擇菲律賓成人遊學,不僅是提升語言技能的絕佳方式,也是一次改變人生的旅程。無論您的目標是提升職業競爭力、擴展國際視野還是個人成長,菲律賓都為您提供了理想的平臺。新北菲律賓遊學代辦
現在就採取行動,報名參加菲律賓成人遊學,開始您的語言提升之旅!您將在這裡找到挑戰自我、探索新世界的無限可能。別等待,機會正對您招手!
摘下這片樹葉 珍藏起一個不老的春天 詩會從此常綠 直到永遠永遠 童年沒有遺憾 失落的往事是繽紛的花瓣 風中飄來風中飄去 芳香在生命中彌漫 擋在前面的是山 踏在腳下的也是山 迷路的只是眼睛 清醒的總是腳板 留住童年 留住一份勇氣和果敢 如果前面是一片海 那就做一條乘風破浪的船 >>>更多美文:抒情散文詩
舌尖上的母愛 文/林文欽 有一種菜食叫家常菜,菜香散溢出一種親情叫母愛。 從兒時起,母親給予孩子的關愛似乎一直就是吃。說來也難怪:少年時代的窘困培育了母親強烈的溫飽欲求。在我的印象中,母親的活計似乎一直就與吃有關。她的身影,常年穿梭于家中的廚房和不遠處的菜店之間。 半把老黃豆加一瓢水擱灶里煨爛,再加上鹽和半塊豬肉干,就是母親將我們兄弟養大的一類家常菜。在幼時的腦海中,母親煮的菜食素樸清淡,卻那么有口感。 包菜,和我們家的生活是分不開的。小時候,包菜是當家菜,色彩單調的包菜,在母親手中,總能做出花樣來,芋皮包菜、豆腐包菜、包菜餃子、肉絲燉包菜……以至于我現在每當吃起包菜,總會想起母親來,對我來說,總覺得包菜就是母親菜。 還有另一道菜,也十分罕見,至今少見別人家做過,叫做酸菜土豆丸。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母親與在外工作的父親分居兩地,在偏遠的閩東山村任教,身邊帶著年幼的大哥和我。因那時物資極度匱乏,母親常向農家討一些形狀怪異的廢棄土豆來,將外皮削去后在石杵中碾成泥,而后拌上地瓜粉和酸菜末,搓成一粒粒丸子。然后往鍋里一倒,用菜子油一炒,一陣香氣就飄滿整個屋子。那酸酸的清甜味道把我們喂得飽飽的。那時,我和大哥都做過母親的幫手,但母親不許我們對外說——不是怕被別人學了去,而是怕被旁人瞧不起。不過,我在津津有味地享用美食時,就佩服起母親的聰慧來。無論是山上的,還是水中的,凡是能吃的,母親都想方設法地制作成“美味佳肴”。用現在的眼光來衡量,很多菜都應該以母親的名字來注冊商標的。 母親巧手制作的菜肴總會帶來十分的驚喜,每日的飯菜都吃得我滿面紅光。一日復一日,母親菜都讓我有花樣變換的食欲享受。 后來母親調回城里教書,我和大哥也相繼長大成人,家里的光景漸漸好轉起來。還是在十多年前,我剛參加工作不久的某一天,無意中撞吃到“西瓜絲”這道菜。父親告訴我說,單位的宿舍為保持環境整潔,不讓職工家屬養雞鴨,而母親看著西瓜皮丟掉了很心疼,就將表皮削去,用刨刀將它刨成絲,端到晾臺曬干用來做菜。母親在一旁高興地接過話頭:“平時里吃膩了嘴巴,就想換個新鮮的,比蘿卜絲還下飯!電視上不是經常講綠色食品嘛!” 看著母親期盼的眼神,我隨口高興地點頭說:是啊,是啊。 我本想勸母親現在生活寬裕了,用不著那么節儉,但母親先用話將我的嘴堵住了。母親滿嘴掛的雖是新奇和有趣的話語,其實我深知她實際在想著什么。 母親對父親說的話就證明了這點。那是一次我無意中偷聽到的:“孩子們慢慢都成大人了,正是用錢的時候,我們能節約一分是一分……”說這話時,母親正在刨西瓜皮。當時我抑制不住情感,淚珠子在眼里打轉。 我自知勸也無用,深深地懂得,母親心中那份對孩子們的愛,已化成樸實的持家良習,是這輩子也無法改變的! “還是以前的菜好呀,澆的都是自然的肥料。”每當我們兄弟倆回家享用餐食,母親的嘮叨就會響在耳邊:“胡蘿卜能明目,你們天天看電腦,得保護眼睛;青菜要多吃,不要老是便秘;你們要是怕胖就多吃菠菜,吃得再多也沒關系;還有香蔥拌豆腐……吃吧,吃完了再給你們做。”看那一桌子的菜,每一棵都洗得干干凈凈,菜葉鮮嫩飽滿。 而一顆心,忽然在母親的嘮叨聲中,變得酸軟了。是啊!總說單位事情多,嫌回家太麻煩,坐車加走路要耗費時間和精力。可母親買菜、洗菜、備料、下廚……她一天天地忙里忙外,卻沒有想過這些麻煩和距離。母親給予的大愛無言、溫情無聲,消卻了“麻煩”的字眼,消除了時空的距離。 “我就喜歡奶奶煮的菜了!”六歲的兒子一陣嚷嚷,將我從記憶長廊中喚回。 當注視著孫子狼吞虎咽著美食,母親總會哄著說:“小乖乖,吃得飽飽喲快快長大……”不經意間,我看到她滄桑的眼角淌露著一種無言的快意,一種艱辛釀造的甜蜜。 家常的菜養胃,母親的情養心。這舌尖上的母愛,是人間的大愛,這愛足以讓我咀嚼一生! 袖口下的母愛 文/段昌媛 陽光普照,正是曬衣服的好天氣,我和媽媽把衣櫥里的冬衣一件件拿出來晾曬。突然,一件小巧的紅色毛衣映入我的眼簾,我撫摩著這件精致的毛衣,觸摸到它溫暖的袖口,和袖口傳出的溫度。 思緒回到那年的冬天。 那是那年冬天的第一場雪。肆虐的風雪像猛獸般讓大地變得一片白茫茫。刺骨的寒風刮在臉上,如刀割一般。我被媽媽武裝得極其嚴實:厚厚的羽絨服,漂亮的帽子,還有精致的手套。 冒著大雪放學回到家,媽媽已準備好了熱騰騰的雞湯,屋內彌漫著飯菜的香味。吃過溫馨的晚飯后,我正準備寫作業,媽媽拿著一件毛衣向我走來:“來,試試這件毛衣。”我歡喜地穿上,整件衣服都非常合身,只是袖口有些肥大。我看著媽媽略顯失望的臉,忙安慰她說:“這樣挺好,免得穿時費事。”媽媽笑了笑后擔憂地說:“這可不行,還是改改吧,進風會著涼的。”我只好讓母親拿去改。這時,家里突然暗下來了——停電了。我的心里有點小竊喜,因為可以早點睡覺了。 可是,我趴在床上卻怎么也睡不著,過了一會兒,我聽到大門關上的聲音,跑到媽媽的房間一看,發現她已經出去了。這么晚,媽媽出去干什么呢?我跑到陽臺張望,一眼就看到了媽媽的身影:雪花依然在飄,寒冷的路邊,媽媽借著昏黃的燈光,拿著那件袖口有些肥大的毛衣,一針一線地為我改著。漫天如絮的雪花落在她的衣服上、頭發上……媽媽背對著我,弓著腰,那么安詳美好,我的眼淚不知不覺溢滿了眼眶。 第二天,我穿上毛衣,匆匆上學去了。寒風依然呼呼地刮著,但我的內心很溫暖。 “怎么了?趕緊把衣服拿出去曬啊。”媽媽的話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趕忙掖了掖眼角,攤平那件毛衣。陽光映照下,那件毛衣特別亮麗! 母愛不會老 文/錢永廣 自我在城市上班后,特別是結婚生子有了家庭后,我回農村老家少多了。幾年前,我的父親去世后,為便于和鄉下七十歲的母親聯系,我下定決心,給母親裝了一部電話。自母親裝了電話后,每天早晨六點半,她總會給我打來電話,什么該起床了,快要上班了,可別忘了吃早飯之類,仿佛我還是一個離不開母親的孩子。 不自不覺間,母親給我打這樣的電話已有三年多了,雖然她的年紀漸長,可她關心我的話題一直未變,如果是夏天,她準會說今天氣溫太高了,小心別熱著;如果是冬天,她準會說今天很冷,多穿兩件衣服,別光顧著好看,小心別凍著;如果是雨天,她會說出門要帶傘,千萬不要淋雨感冒了;如果聽說我今天有應酬,她準會沒完沒了地叮囑我,記住一定別多喝酒,那樣可傷身體了。 母親在電話里對我的叮囑,幾乎成了母親每天提醒我的“注意事項”,而我也慢慢習慣了和母親的這種“婆婆媽媽”。 可有一段日子,母親一連好幾天沒有給我打電話,那些天,我感覺好像少了點什么,于是,我立即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可一連撥了好幾遍,那邊居然沒有人接。 我感覺不對勁,越想心里越慌,母親去了哪里呢?想到此,我趕緊給老家的姐姐打電話,姐姐說:“媽媽住院了,她的頭暈病犯了,幸虧送到醫院搶救及時,不過現在已經轉危為安了。”未了,姐姐還說,媽媽不讓我告訴你,她說你回來很不方便,幾十里的路,坐車還要轉車,工作又忙,怕你為她分心。 聽說母親病了,我撂下電話,立即坐車向老家奔去,等我氣喘吁吁趕到老家醫院,發現母親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正在安靜地打著點滴。母親病得這么重,她還不肯告訴我,想到我失去父親的痛,我的眼淚不禁奪眶而出,這下母親急了,心疼地撫摸著我的頭說:“兒子,哭什么啊?媽不是好好的嗎?你看看,你跑這么遠的路,就為了看看我,還花了車費,一點也不知道省錢過日子,早知道讓你姐把手機給我,我給你打個電話就是了,省得你來回奔波,還多花錢!” 母親把“花錢”說得特別重,我才想起,每天早晨我和母親的通話,全是母親打給我的。現在為了看母親,我僅僅花了一點車費,母親就為我心疼了,可聽姐姐說,自從母親裝了電話后,她每個月的電話費就有幾十元。對母親來說,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啊!姐姐告訴我:“每個月,媽為了省你的電話費,總是她主動打給你,媽說你的負擔重,日子過得不容易!”姐姐還未說完,看著病床上的母親,我的眼淚又涌了上來。 是啊,母親雖然很平凡,又上了年紀,但她愛孩子的心,并未隨著歲月而老去,母親堅持在每天給我打來電話,讓我體會到了有一樣東西,亙古長青,那就是母愛。 歲月深處有母愛 文/董國賓 月亮來了,大地安靜下來,忐忑的童心卻不能平靜。多少個無人的夜晚,我常常咬碎月光,把一次次怨恨拋向母親。 額頭上的那塊疤,就是蹣跚學步時烙下的。大姐說,我摔倒在了門框上,流了好多血,多可怕啊!那抹揮之不去的傷痕,永遠是一個傷心的記號。我抱怨母親只顧在院子里忙活計,我可是母親的心頭肉呀,怎么就不好好照看我呢! 傷心的事永遠說不完。上學了,我多想打扮一下自己。穿一件新衣服,是我夢寐以求的事,可母親從不舍得給我買。哪怕一雙新手套,也會讓我高興得淚花盈盈,這只能在日思夜想的期待中化為泡影。我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母親總把他們替換下來的舊衣服套在我身上。褲子長了,就卷兩折。鞋子大了,就塞團棉花團。肥大的衣褂,風一吹能鼓起一個大包來。音樂老師走進課堂,是我最高興的事,可上體育課卻一點也樂不起來。我不能跑,不能跳,只恨那身兒不合身的舊衣服。在幼小的印象中,母親是鐵了心不肯花一分錢于我。最讓我忘不掉的是,那次放學回家,我向母親要錢去理發,母親眼一瞪,嚇得我后退三步,接著裁衣的剪刀嫻熟地在我頭上“咔嚓咔嚓”響起來。我被母親用這種方式剪成了光頭,狗啃似的。同學們嘲笑我,連老師也“撲哧”笑出聲來,羞得我躲在舅舅家,一個星期沒去上學校。 對母親的抱怨由來已久,接連不斷的一些事,便滑向了怨恨的深潭。母親從不過問我的學習,相反對大哥和大姐、二姐卻關懷備至。從母親和鄰家大伯一次偶然的談話中,我終于窺到了母親隱藏的心跡。母親說,大哥和兩個姐姐聰明好學,想全力供他們上大學。我嘛,干脆留在家里種地算啦。我是在里屋聽到這番話的,尚小的我,固然不會感知未來是個什么樣,只覺得一股怨恨水漫上來。母親讓我拼命去干活,不管酷暑還是嚴冬,總是用同一種威嚴要求我。牧場、打谷場、田間地頭,總少不了我單薄的影子。這倒也罷,挺直腰桿做一個莊稼漢,也能撐起一片天,但總忘不了那次趕牛車險翻深壑、驚悚人心的那一刻。還有一次,我家的母豬下崽了,生怕母豬夜間壓死幼崽,母親在豬圈里睡了兩個通宵后有事去了舅舅家,就嚴厲地讓我去值班。那幾夜啊,驚恐和熏天的氣味聯袂向我襲來,豬崽安然無恙,我卻病倒了。那時我還是個孩子,難道在母親心里我還不如一個豬崽嗎?我對母親的看法,已不僅僅是反感和抱怨了。 大哥和兩個姐姐相繼考上了大學,全家人歡天喜地,唯獨我郁悶不快。母親讓我在家種地,我卻拉開了弓與她對峙。18歲那年我當兵去了邊疆,十幾年就只回了一次家,還是父親病重的時候。那些年,誰也不知我心有多狠,就是不想見母親。 轉業了,我在家鄉的一座城市安了家。那年中秋節,全家人難得團聚在了一起,母親自然老了很多,但照例擺出一副威嚴的面孔。沒想到,這次母親卻把俊冷的目光拋向了大哥和兩個姐姐,聲音依舊響亮:“小賓轉業了,打算買套兩居室的住房,我看不行,要買就買大套的,還要裝飾得好一點。這過日子嘛,就得像模像樣,你們當哥哥和姐姐的就看著辦吧。” 我和老婆孩子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凝視著雅致的天花板,對母親所有的怨恨頃刻間化解在了新房淡淡的清香里。回眸一抹抹人生旅痕,我在想,哪個母親不愛兒女,只是這種母愛隱藏在了歲月的深處! 母愛做的酸菜 文/馮碩 兒時對酸菜的回憶,是在北風凜冽的室外瘋玩了一天后,回到家里,廚房大鐵鍋里撲突撲突的響著,誘人的香味使人渾身暖洋洋,寒氣頓時消失。 那時冬天,新鮮蔬菜少,酸菜成了必不可少的家常菜。母親選白菜很拿手,每棵白菜都仔細端詳,她常說,白菜根不能太大,心兒要飽滿;葉子不能太多,多的要用刀削下去一些,根大不容易腌透,葉子多則腌出的酸菜色澤暗淡,而且不脆。選好白菜后母親用刀小心翼翼地剃去外層的老葉,用清水漂洗干凈,再放入沸騰的水中燙煮十余分鐘,撈出將水控凈。 母親在酸菜缸底撒一層鹽,把白菜根部朝外葉子朝里碼一圈,再撒一層鹽,碼一層白菜,直至碼滿,然后用一塊刷干凈的大青石壓在缸上,注入水,將酸菜缸用白菜葉子一層一層蓋好,最后鋪上一層塑料布,塑料布不能太嚴實,要有一定的透氣性。酸菜缸要放在不冷不熱的地方,熱的地方沒等腌成酸菜就會爛掉,冷的地方白菜很難腌好,這之后就是一個月漫長的等待。 酸菜腌好后,母親把酸菜切成細絲,輔以粉條和幾片肥豬肉,偶爾也會放一些豬血腸,蓋上嚴嚴的鍋蓋,等到鍋冒熱氣后,再用慢火燉。吃上一口,酸菜不酸,肥肉不膩,粉條潤滑,濃郁的香氣,口齒中最后微泛的一點點酸,總是點睛之筆,是東北人念念不舍的味道,是冬天里溫暖而酣暢淋漓的味道。家人們圍坐在炕前,吃著酸菜,嘮著家常,童年的日子就是在濃濃的酸菜香中度過。 畢業后,繁忙的工作使我飲食不規律,腸胃不太好,但每次吃母親郵寄的酸菜,胃口總是格外的好。前幾天,我接到小姑的電話,她告訴我:“你媽最近身體不太好,但還是一車車地往家里碼白菜,做成酸菜再一份份分好,然后再到郵局給你郵寄。我勸她別累著自己,她總是說這個活我都干幾十年了,從你小時候就喜歡我做的酸菜,我也跟兒子承諾過,除非我躺在床上動不了了,否則會一直給他做下去。” 聽著小姑的話,我突然淚眼婆娑。母愛如傘,天晴的時候我們經常忽視她,而一到雨天我們又會想起她,想起她為你遮風擋雨。可不管你是否記著她,母親的愛都那么真誠地陪伴并溫暖著我們。母親的酸菜,我永遠不會忘記。 母愛沒有距離 文/李學開 吃過晚飯后,妻子又準時坐到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天氣預報”。多年來,妻子已養成了這樣一個嗜好。 以往,妻子最關心的是武漢的天氣,因為武漢與我們居住的地方天氣接近。自從兒子去年到上海參加工作以后,妻子的注意力又轉移到了上海。“老李,上海明天的氣溫下降了兩度,快告訴兒子加衣服。”話剛說完,妻子就從沙發上站起來,跑到書房里撥通了兒子的電話,我在旁邊聽著。“兒子,剛才我收看了天氣預報,上海明天氣溫下降了兩度,你要注意添加衣服,小心感冒了。” 兒子漫不經心地說:“媽,您別擔心我,我又不是小孩,會照顧好自己的,您和我爸倒要注意身體。”妻子嘮叨個沒完,兒子有些不耐煩,索性掛斷了電話。 妻子有些掃興,嘟噥著回到客廳繼續看電視。“嘟,嘟,嘟……”突然一陣鈴聲急促響起,我急忙跑到書房里接電話。電話是母親從老家打過來的,她老人家對我說:“孩子,據天氣預報說,明天氣溫要下降,你出門要多穿點衣服,不要凍病了。”“母親,我知道,您要照顧好自己。”話剛說完,我就打了一個噴嚏。母親在電話那頭聽見了,著急地說:“這么大了,還不會照顧自己,趕快加衣服,別讓老娘為你擔心。”母親沒完沒了,我趕緊轉移話題,對母親說:“我要給您孫子打電話。”母親萬般無奈,只好擱下話筒。 接完母親的電話后,我淚流滿面,被濃濃的母愛感動著,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在這寒冬的夜晚,打電話的應該是我,我應該給風燭殘年的母親送去衷心的問候。而年過七旬的母親卻給我打電話,關照我這個已經做了父親的兒子,我的心里隱隱作痛,為自己的疏忽、麻木深深地自責!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兩位母親在天氣變化之前,各自給自己的兒子打電話,囑咐兒子加衣服。而兩個做兒子的,還不理解兩位母親的苦心,嫌母親嘮叨。圣潔無私的母愛,感天動地,撼人心魂。 母愛能穿越千山萬水,跨越時空。兒子在哪里,母愛的觸角就伸向哪里,母愛沒有距離。 母愛如花 文/谷莉莉 兒時的記憶里,生活貧困。母親忙完山里的農活,就夜以繼日繡花掙錢。每天天蒙蒙亮,母親就披衣起身,生火做飯,喂豬喂雞,然后把我們幾個孩子叫起來吃飯上學。母親自己忙得連吃飯時間都沒有,胡亂吃幾口,就匆匆趕往大娘嬸嬸家去繡花。母親心靈手巧、干活認真,母親繡的花總要比別人精致干凈,博得鎮上驗花員的夸贊。童年留在記憶深處的是睡意朦朧中的我睜開眼會看見昏暗的煤油燈下,母親深埋著頭,穿針引線,雙手翻飛,疲憊地忙碌著。如豆的燈光,火苗一跳一跳且冒著黑煙兒,母親身影被拉得長長投射在墻壁上。母親舍不得休息,因為家里有幾張嗷嗷待哺的小嘴等她喂養,簡陋的屋里需要添置東西,孩子上學的學費等她來交。那時母親總要忙碌到下半夜才肯歇息。貧寒的歲月里,母親就是這樣靠一針一線的穿引把我們幾個孩子供養大。 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母親總是想盡辦法解決孩子們的穿衣問題。一丁點兒針頭線腦、一小塊兒布頭余料都成了母親至愛的寶貝。母親“噔噔”地踩著縫紉機,為我們縫制小褂、小裙,把幾個女兒打扮得清清爽爽,花朵兒一般漂亮。隨著生活好轉,母親有更多空閑時間,她縫電視套,為枕套扎上美麗的花朵,學著裁剪,為我們縫制衣褲。母親用勤勞的雙手扮靚貧窮簡陋的家,讓美麗的花朵點亮我們清亮的雙眸,讓我們幼小的心靈生發出無限的溫暖與歡喜。 幾年前我曾向母親抱怨過小城的冬天太過寒冷。那時我每天乘坐公交車穿過整座小城去上班,簡陋的公交車加上一個小時車程把我的雙腳凍僵。一星期后,母親遞給我兩雙她親手做的鞋墊。一雙鞋墊上繡著一枝并蒂蓮花,兩只可愛的小鴛鴦恩愛地依偎著。另一雙鞋墊上繡著大朵綻放的牡丹花,有蝴蝶在飛舞。原來母親聽說我腳冷,跑到鄰居家要來鞋墊樣子,為我精心繡制。我喉頭哽咽,眼前浮現出母親勞作的形象:老花鏡架在鼻梁上,對著光,摸索著紉針穿線,踩著笨重的縫紉機把綿綿的母愛一點一點納進細密的針腳里。此后每年,母親都不忘給我做幾雙鞋墊。 年前,單位王姐為喬遷新居繡了一幅十字繡,美得讓我羨慕。我也買來針線想繡一幅掛在墻上,可這興沖沖的勁頭沒幾天就泄了氣。從小到大從沒做過女紅的我哪里看得懂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圖案?又如何能靜下心來一針一線地繡?還是母親,知道我喜歡,主動索來被我棄之一旁的十字繡幫我繡。我后來才知道年近七旬的母親何等辛苦:辨不出絲線顏色,她讓外甥女幫她找。數不清格數發現繡錯,又拆下來重做,如此反復。眼睛、頸椎舊疾發作,折騰母親睡不著覺。半年后,這幅“花開富貴”的十字繡終于掛在我家墻壁上。那大朵大朵怒放的牡丹花是母親對孩子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更是怒放的濃濃母愛之花。 這就是我的母親!她憑借勤勞的雙手和聰慧的頭腦把母愛之花盛開在我生命的旅途,讓我帶上溫暖和愛一路勇敢前行! >>>更多美文:好文章
今年十月中旬,趁老公年休,女兒實習未去學校之際,一家子到江南游玩了幾天。 去時,是晚上九點半,坐從長治直達蘇州的火車。早上起來,老公和女兒一人吃了一桶泡面。我不想吃方便面,心想著,如有一碗小米稀飯該有多好。這時,列車乘務員,推著一輛小車,在車廂過道里,叫賣早餐。有饅頭,有炒菜,小米稀飯。雖然列車是河南鐵路段的,乘務員也說著一口河南話,但早餐卻和故土相同。 我心下暗喜。問乘務員多少錢,乘務員說:二十元。一小碗稀飯五元。若是在平時,故鄉小米遠遠要不了這個價。我嘖嘖嘴,沒再吭聲。我天天吃的最普通的早餐,最好的小米,這個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米,到了火車上居然賣二十。我工資那么低,這么貴的早餐,我寧可餓著也不吃。我意志堅定地盯著乘務員在走廊里離開的影子,直到半小時后又過來,半小時后又過去。但在這期間,那碗小米稀飯的影子沒斷了在我腦海晃悠。我看著越賣越少的稀飯,心里開始活動,要不買一碗吧,不然自己會餓著。老公也勸我吃點。我終于狠狠心,要了一份,雖然只吃了半個饅頭,喝了一小碗小米稀飯。盡管是清湯寡水,卻似乎減輕了一點某種感情饑渴。 到周莊后,一到早晚飯時候,我就到處找小米稀飯,可是幾乎轉遍了周莊鎮,也沒遇到一家賣稀飯的。好不容易找到一家,端上一看,卻是一小碗稠稠的大米粥。我最不喜歡喝大米粥了,色淡而無味,遠沒有小米那種濃郁香味。特別是武鄉小米,黃橙橙,像是擱了苦蕎米。 到杭州,我依然做著尋找小米稀飯的夢。那天,到西湖游玩,因西湖周邊景多,為了節省時間,好在一天之內多逛幾個點,也就沒有去找飯館,一人吃了根烤腸充饑。接連幾個景點下來,就已經五點多了。 這時,天正陰沉著,下著毛毛細雨。出去的時候,都穿得比較少,難免又冷又餓,心想著,如果每人喝一碗小米稀飯該有多暖和。我有些想家,倘若在家中,一天三頓小米稀飯,想喝多少喝多少,想稠就稠,想稀就稀。但是,無論多么稀,我也會熬出米精。 但是,世界上沒有賣后悔藥的地方,還是既來之則尋米。找半天,終于找到一小吃街,而且有一家賣桂花粥的,黃燦燦,溶溶的,色澤和武鄉小米一般,很欣喜,以為里面有小米。15元買了一小碗,一家子讓來讓去,舍不得喝,總覺得在這么遠的地方遇到小米稀飯彌足珍貴。一人幾口喝過之后,才知,里面沒有小米。心中免不了絲絲失落和疼痛。 實際上,領教這種喝不上小米稀飯的滋味,已經不是首次。2013年去成都送女兒上大學,也曾到處找過小米稀飯,結果,除了大米粥,勞而無獲。 南方沒有小米,我早就知道,只不過希冀著有山西武鄉人在那里開館做買賣。早年間,結識過幾個蘇州詩友,與他們聊天時,聽他們說過,他們那里沒有小米。但我以為物以稀為貴,沒有不等于不愛吃。所以當我和一個蘇州的詩友一起去北京參加平谷桃花節時,我就給那位詩友帶了一小袋武鄉小米。以為他會喜歡,誰知他嫌路上累贅,不想拿行李,當眾給扔了。看著灑落滿地的金黃色小米,我又心疼,又窘迫,顧不上臉面,一邊從地上往起撮一邊痛哭。一滴眼淚幾粒米,和起一團濃濃的情。 那一刻,我覺得那位詩友是無情的。不僅對我,更對小米。想來,他跟小米沒打過什么交道,沒有產生感情吧。不像我,打小就喝武鄉小米稀飯。聽母親說,我生下來,沒有奶,找個奶媽奶水也不足,平時給我喂點小米米湯加以貼補。記憶中的早晚飯,除了主食,頓頓熬稀飯,不是純小米稀飯就是摻了小米的莜面糊糊,或者玉茭面糊糊,或者是煮了紅小豆、豇豆,連豆的紅稀粥,還有南瓜小米粥、紅薯小米粥、綠豆小米粥。總之,小米稀飯種類眾多,從不會有喝膩的感覺。但是詩友作為一個詩人,最起碼應該憫農吧。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人再怎么不稀罕,也不應該把一布袋農民辛勤收獲的米粒棄之于地。何況這個詩友平時還口口聲聲學佛。佛家可是不允許浪費糧食的。此刻,我不僅感覺到了詩友的冷酷,也感覺到了詩友的虛偽。 到潞城后,婆家種著小米。但是,色澤不太好。我挑剔,喝不下。但是早晚離不開小米飯啊,于是就托人從武鄉買。坐月子,一天也要喝三頓小米稀飯,暖胃,又下奶。依舊托人從武鄉買。或許是天天喝慣了,一頓不喝,便覺干的慌,一頓不喝,就覺心里空落落。這一種感情,如同大煙般,讓人離不開。以致,出門在外,像癡人做夢般,總想著。 元代詩人王冕在去往冀州道中說:“程程望煙火,道傍少人居。小米無得買,濁醪無得酤。”我亦是程程望煙火。雖然,道旁多人居,但小米卻也無處求。此等遍尋而無著落的無奈,失落之情、思念之情、饑渴之情、干枯之情,怕是鮮有人體會吧。 >>>更多美文:手機美文
這是朋友的一次親身經歷。 朋友的兒子在國外留學,不久前在運動中手腕受傷,疼痛不已。 急忙到醫院拍片子,診斷為腕部“月骨脫位”。醫生警告,脫位嚴重,須在幾日內及時手術,否則手腕、手掌很多相應組織可能壞死,后果嚴重。 細問手術方法,醫生說,手術需要全麻,復位處要打鋼釘,恢復期約三個月。 毫無思想準備的年輕人被嚇得不輕,于是到處打聽可有別的辦法。聽說中醫正骨可使脫出的月骨復位,趕快找到當地的一家中醫診所。對方很負責任地看了片子,說理論上推拿可以復位,可惜他的診所只能做一般的針灸理療,國外法規嚴格,脫骨復位于他的診所屬“超范圍經營”。 年輕人只好向父親求援,問北京可否找到合適的中醫?若行,打算立刻買機票飛回來治療。 我喜歡中醫眾所周知,朋友接到電話后第一時間向我求教。我倒是認識一位在中醫院工作的朋友,于是介紹他把骨傷片子發過去。對方很熱心地立馬找了骨科專家,豈料看完片子后得出與老外西醫的同樣結論:如此嚴重的脫位,一般推拿無法復位,必須手術。又問知患者在美國,便說:那邊手術比這邊技術更成熟,何不就地醫治? 朋友當然不會死心,繼續打聽,輾轉薦得一位老中醫,據說學接骨是童子功,醫術很是了得。聯系后老先生說:通過推拿讓脫位的月骨復位,應該沒大問題。再問要不要看片子?老先生說:一定得見人,手摸后才能定論。 這就很糾結,萬里之遙飛回來,萬一治不了,再返回去手術,豈不耽誤了病情? 當晚朋友再與兒子通話,這些消息顯然讓年輕人相當沮喪,說身邊同事又幫他找了不少線索,中西醫都有,但看過片子后一致認為情況嚴重,只能手術。 此時年輕人的腕部已嚴重腫痛,并延至整個手掌,日夜不停吃止痛片仍疼痛難忍。朋友不得已又找來,希望我幫著拿個主意。我先安慰他說,中醫對月骨脫位有許多復位的成功案例,眼下不應該放棄尋求中醫的努力。考慮到回國治療有許多不確定性,不如繼續立足于在美國當地尋找有本事的中醫。若實在找不到,再考慮就地西醫手術。 朋友將我的意見原樣轉達給年輕人,不夸張地說,我的意見在年輕人那里有著相當的“權威”。當日半夜三點朋友家的電話鈴聲響起,那是另一個半球的白天。年輕人告訴父親,又繼續聯系了多位醫生,一致說必須手術,但他聽了我的話,沒有放棄努力,終于從當地報紙的廣告中找到一家中醫診所。發去片子后,對方仍說治不了,但隨后推薦了一位中醫,據說醫術很高,值得一試。于是立刻聯系,醫生看過片子后,說:“過來吧,我可以給你治。”年輕人將信將疑,那么多中西醫都說必得手術,唯有他如此篤定,靠譜嗎? 但他此時已是“死馬當作活馬醫”的心境,無論如何也得一試。去了醫生那里,先是在手臂上下扎了數針,說傷處腫脹,得放松肌肉疏通經絡,才談得上下一步治療。醫生邊扎針邊聊,說自己早年就職于國內一家著名的醫院,已定居國外多年。“這樣的復位治療我在美國做得并不多,但在國內幾乎每周都會做上幾例。” 打電話時剛剛扎上針,醫生又去忙別的病人。大約四五十分鐘后,電話又響,喜訊傳來:醫生已將脫出的月骨成功復位。詳細治療過程是:先是扎針,如過電般麻脹酸痛。約半個小時將針拔下后,平托手臂做放松推拿。而后順勢從腕部向指尖推送按摩,將水腫推至掌部,同時放松手腕,將骨頭松開,其間可聽到骨頭松動的聲響。持續按摩一段時間后,吩咐年輕人手背向上平伸手臂,然后將手掌向上垂直立起,醫生握住腕部傷處從內側向上一次次用力擠壓,最后兩次同時讓年輕人握拳。朋友說:這次可是領教了中醫的厲害。兒子受傷后腕部及手掌手指腫脹僵硬根本不能動,惶令其握拳?醫生卻說不怕,大膽握就是。兒子咬牙一握,果然手指可以動了,且可握住半拳了!接著在又一番極痛的按壓后,醫生說月骨已成功復位。接下來還要做幾次恢復性治療,疏通經絡,消除炎癥。 一個看來“必須手術”的傷病竟這樣“簡單”地解決了,用年輕人的話說是“誤打誤撞”找到了好醫生,連自己也沒想到。他當晚沒吃止痛藥睡了受傷后的頭一個安穩覺。 我告訴朋友,對于高手而言,月骨復位不是難度太大的技術,中醫目前雖然式微,但民間仍有許多高手。 我一直留意著這個“病例”。幾個月后,朋友告訴我,他兒子的手腕已完全恢復正常,西醫拿到新拍的片子后,“很是震驚”。 這是中醫在國外的一次神奇發揚。朋友說:看來老祖宗留下的中醫還真是好東西呢。希望這樣的醫術后繼有人。 >>>更多美文:生活隨筆
EE15GKJW2WCWPO4JM245
高雄菲律賓IELTS雅思口試遊學嘉義菲律賓TOEIC多益口試遊學雲林菲律賓雅思專業語言學校
南投菲律賓雅思遊學 》菲律賓成人遊學代辦推薦:幫助你快速提升外語南投菲律賓托福課程 》菲律賓成人遊學如何為你打開英語學習的新大門?新北菲律賓TOEFL托福考試遊學 》如何在菲律賓成人遊學中掌握流利英語?